劳动纠纷也被判精神损害赔偿和赔礼道歉?看珠海这家公司做了啥?( 劳动仲裁公司请了律师我怎么办 )

“判令公司作出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孕期工资损失2064元、未休产假工资损失1875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这是一位女职工被辞退后,维权的结果。劳动争议案件是没有赔礼道歉和精神损害赔偿这些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得...

“判令公司作出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孕期工资损失2064元、未休产假工资损失1875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这是一位女职工被辞退后,维权的结果。

劳动争议案件是没有赔礼道歉和精神损害赔偿这些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得,那么这位工作仅46天得女职工是怎么做到的呢?

1先看女职工的案由及诉讼请求:

案由:“平等就业权”纠纷

诉讼请求:①公司应赔偿孕期工资经济损失4784元。

②未能休产假的工资经济损失1875元

③未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支付的生育医疗费1949.22元

④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

⑤公司公开赔礼道歉。

2再来看女职工的事实与理由:

事实:1月5日,出生于1978年的女女职工入职珠海一物业公司,被分配至珠海某学校物业任管理监控员,工资3750元。

2月20日8点,女职工夜班下班后,通过验孕棒检验发现自己怀孕了。因身体不太舒服,她前往医院检查,并打电话向物业公司杜经理请假,但对方不准许。

当天14时12分至15时29分,女职工发微信与杜经理沟通请病假事宜,告知“检查结果明天才出来,今天我先休一天病假,病假证明我过两天再过去给你,好吧”。当天16时36分,杜经理回复:“这样没人上班哟”。

微信沟通完不久,女职工在16时54分接到物业公司班长的电话,通知其不要再回公司上班了。

2月21日,她到公司上班被门卫拦下,放在工作场所的行李也被“扔了出来”。

2月23日她手写了一封信给物业公司,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书,里面写道:“本人已经怀孕,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应当尊重妇女权益”。但公司一直未正面回应。

3月31日,女职工发现自己流产,

理由:公司得知她怀孕后,非基于工作岗位需要而无理由解雇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其平等就业权利,导致其精神沮丧、失眠、情绪低落、痛苦难当,以致流产,给她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损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6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52条;《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第7条

证据:①录音和微信聊天记录;②根据媒体报道的内容,应该在仲裁内容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案件中获取了用人单位提供的员工考勤管理办法、考勤表、工资表

3物业公司证据及抗辩

证据:①提供了女职工经常迟到早退的视频②物业公司提供的员工考勤管理办法,“每迟到或早退十分钟,减发员工本人的每月工资,每增加一分钟再多减一元”。第十条规定,“被告只有在员工一个月内连续旷工三天以上或一个月内累计旷工五天以上,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方有权按照劳动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③工资表④女职工之前提起劳动仲裁的证据。

抗辩:①女职工曾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提出仲裁申请,且已立案,故双方间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并且,女职工所提出请求赔偿内容,除精神损害抚慰金外,均是因解除劳动关系而起,属于劳动争议,不是平等就业权纠纷。据此,公司认为劳动争议应当仲裁前置,也就是说劳动纠纷在进入诉讼程序前必先经过仲裁女职工未经仲裁在本案要求公司支付上述赔偿属于程序错误,应予以驳回。

②被开除原因并非是其怀孕,而是因她在试用期内经常迟到、早退,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辞退前,女职工也口头提出了离职意向。

4法院观点:

争议焦点:①该案件属于侵权纠纷还是劳动争议纠纷?②物业公司得知钟玲怀孕后将其开除,是否构成“就业歧视”?

查明事实:女职工1月提出辞职时正值春节期间,人手紧张,公司未同意。工资表可见,企业并未扣工资,考勤均是全勤,未出现迟到旷工等记录,公司确认,2019年1月、2月实际均未因钟玲迟到而扣发其工资。

法院认为:1月钟玲女职工提出辞职时公司因人手不足未予准许,却在知道其怀孕后立即将其辞退,显然与此前的离职请求并无因果关系。同时,针对钟玲女职工在怀孕前的迟到行为,公司未进行任何处罚,却在得知其怀孕后将其辞退,足以认定公司辞退钟玲女职工的原因是其怀孕,构成对钟玲女职工平等就业权的侵害。

5判决结果:

10月22日,香洲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物业公司向女职工作出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孕期工资损失2064元、未休产假工资损失1875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6平等就业权纠纷是啥?

2022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新增“平等就业权纠纷”这一案由,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

平等就业权纠纷主要是基于平等就业权和个人尊严产生的争议,诉求主要包括赔礼道歉、精神损害抚慰金、其他经济损失等。就业歧视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就业歧视案件无须经过劳动仲裁前置,可直接诉至法院。

7启示

就用人单位而言:①用人单位心太急

②对于法律法规不熟悉,尤其是对于特殊职工群体的法律法规不熟悉。

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处置思路偏差,导致焦点及提供证据不当,中了女职工曲线救国的计策。

就女职工而言:①证据意识强,在意识到自己怀孕时便开始录音固定证据。

②曲线救国,围魏救赵,为了证实辞退与怀孕之间的因果关系,先仲裁取证而后提起平等就业权纠纷诉讼

二两芥末根据媒体报道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估计也没人转载。

在看

↓以下来自网友的评论↓

  1. 说:哪个物业公司?

劳动纠纷也被判精神损害赔偿和赔礼道歉?看珠海这家公司做了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爱孕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ywan.com/yqbk/92121.html

阅读 6
上一篇 2024-03-26
下一篇 2024-03-26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28条)

  • 爱孕网

    2024-04-16~暂无数据~

欢迎来到爱孕网